首页

女主男奴小说

时间:2025-05-26 06:50:43 作者:中新健康丨地坛中医药健康文化节开幕 市民扎堆义诊展台咨询 浏览量:79675

  中新网兰州11月1日电(记者 刘文文 张玉玺)一座光伏电站究竟可以用多少年?准确的数值目前尚不可知,但位于甘肃兰州的一座电站用另一种方式回答了这个问题。

  隆基绿能、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与新华网日前联合主办“以初心敬初心:中国光伏四十年”探访中国现存最老光伏电站主题活动,记者走进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,探访中国现存最老的光伏电站。

  这座坐落在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的老电站,是中国现存最老的光伏电站。该电站于1983年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园子乡小岔村落成,后搬迁至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,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。

在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,有着中国现存最老的光伏电站。该电站是我国首座10kW太阳能光伏电站,于1983年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园子乡小岔村落成,后搬迁至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,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。 中新网记者刘文文 摄

  据介绍,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园子乡小岔村是当时甘肃最贫穷的地区之一,地处海拔2600米的群山之中,交通十分不便。1983年以前,因为没有电力供应,人们生活仅靠豆油灯、煤油灯和蜡烛照明。但是这一年,一座光伏电站的建成,让小岔村第一次通上了电。1983年,我国首座10kW太阳能光伏电站在此落地,为当地130户家庭几千名老百姓送去了电和光明。

  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世民介绍,该电站的光伏组件采用36片单晶102X102绒面电池片封装,单体组件标称输出功率45峰瓦,装机容量10千峰瓦,采用200个900安时的蓄电池组成直流电压200伏的蓄电池组。

  如今,在西北地区,经过了40年寒暑、沙尘等恶劣气候考验,这座10kW光伏电站依旧稳定运行、持续发电,至今还保持着7kW功率。

  上海电力大学教授施正荣表示,甘肃的这座40年光伏电站,验证了晶体硅光伏产品确实可靠。“业内给光伏组件的质保时间是25年。40年的事实证明,25年是没有问题的,它还可以运营更长的时间。”

  隆基绿能创始人、总裁李振国进一步指出:“这座光伏电站真正的财务收益,比我们的财务模型更好。这意味着我们原来测算的,无论是能量回收周期还是材料回收周期,这些指标将来都会比我们预测的要更好。”

 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特别顾问李宝山指出,几十年来,中国光伏发展经历从小到大,从弱到强,经历各种变故和洗礼,如今已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。

  在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,记者还看到了很多保存完好的太阳能组件产品,这些光伏“老物件”记录着过去几十年来太阳能发展的点滴和进步。“回顾光伏发展的历史,新能源技术得到更加广泛的发展和应用,尤其是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太阳能发电成本大幅下降,已经成为可替代传统能源的重要选择。”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剑平说。

  在周剑平看来,这个老光伏电站伴随中国和世界光伏事业的发展而发展,绽放出了一个中国光伏历史上建成最早、运行最久的光伏电站之花,也为中国光伏电站长期使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研究成果。

  “中国光伏发展历史远远不止40年,目前也只是迈开了第一步,后面的路还很长。太阳能发电是一个永久的话题,人类的文明离不开光伏发电。”李世民说。(完)

【编辑:付子豪】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心理咨询室100%覆盖应成大学标配

4月,北京市PM2.5浓度为38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上升31.0%;O3浓度为160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上升36.8%。优良天数比例为80.0%,同比持平;未出现重污染天,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同比下降13.3个百分点;由沙尘天气导致的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3.3%。

“五一假期”:贵阳路边音乐会吸引民众观看

王小选忆述,王世英1945年回到延安参加了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,同年10月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,1949年后,曾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兼山西省省长等职,后因身体欠佳在1958年主动辞去职务,同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。1959年5月12日,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成立,王世英任副主任委员。杜聿明、王耀武、廖耀湘、黄维等被特赦后,被聘任为全国政协文史专员,他们通过撰写回忆文章,叙述了许多尘封的历史真相,在征集出版文史资料和促进祖国统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。

读懂中国|贺文萍对话高文勇: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

华彬集团将ESG理念深度融入公司战略。在收购挪威高端水品牌VOSS后,华彬以VOSS湖北竹溪水源地为核心,长期投入资金推动当地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;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和经济发展;设立“爱心传递”专项教育基金,为乡村老师和孩子提供帮扶。形成“生态+产业+教育”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,实现了乡村振兴与产业绿色经济发展相融合。

长沙高职学子中秋期间接续见义勇为

提升投资吸引力 深市半年报现金分红渐增

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。正值暑假,文旅市场持续升温,“文博游”蔚然成风,国潮国风已成为年轻人新时尚。让我们跟随总书记的脚步,坚持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走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,一同奔赴“诗与远方”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